反硝化深床濾池屬于污水處理中深度處理過濾工藝的一種處理工藝,20世紀70年代早起源于美國。該處理工藝功能集中,運行靈活,可以同時起到物理過濾截留SS(懸浮物)、化學微絮凝除TP(總磷)、生物反硝化去除TN(總氮)的作用。
反硝化濾池采用特殊規格及形狀的石英砂作為反硝化生物的掛膜介質,同時深床又是硝酸氮(NO3-N)及懸浮物極好的去除構筑物。2~4 毫米介質的比表面積較大。1.80m深介質的濾床足以避免竄流或穿透現象,即使前段處理工藝發生污泥膨脹或異常情況也可減少濾床水力穿透現象發生。介質有較好的懸浮物截留功效,在反沖洗周期區間,每m2 過濾面積能保證截留≥7.3kg的固體懸浮物。固體物負荷高的特性大大延長了濾池過濾周期,減少了反沖洗次數,并能輕松應對峰值流量或處理廠污泥膨脹等異常情況。懸浮物不斷的被截留會增加水頭損失,因此需要反沖洗來去除截留的固體物。由于固體物負荷高、床體深,因此需要較高強度的反沖洗。濾池采用氣、水協同進行反沖洗。反沖洗污水一般返回到前段處理單元。

去除TN:利用適量優質碳源,附著生長在石英砂表面上的反硝化細菌把NOx-N轉換成N2完成脫氮反應過程,作為后置反硝化濾池的發明者,經過多個工程經驗和數年的歷史數據表明,在前端硝化反應較完全的情況下,反硝化深床濾池的技術可穩定做到出水TN≤10mg/l。在反硝化過程中,由于硝酸氮不斷被還原為氮氣,深床濾池中會逐漸集聚大量的氮氣,一方面這些氣體會使污水繞竄介質之間,這樣增強了微生物與水流的接觸,同時也提高了過濾效率。但是當池體內積聚過多的氮氣氣泡時,則會造成水頭損失,這時就必須采用DF反硝化深床濾池技術驅散氮氣,恢復水頭,每次持續 2分鐘左右,此過程為反硝化深床濾池的獨特技術,其它脫氮濾池無此功能。
去除SS:通常每毫克SS中含BOD5:0.4~0.5毫克,因此在去除固體懸浮物的同時,同時也降低了出水中的 BOD5。另外,出水中固體懸浮物含有氮、磷及其他重金屬物質,去除固體懸浮物通常能降低部分上述雜質,配合適當的化學處理, 能使出水總磷穩定降至0.5mg/l以下。反硝化濾池能輕松滿足SS不大于8mg/l(通常SS 5mg/l左右)的要求。
去除TP:微絮凝直接過濾除磷,上應用微絮凝直接過濾技術歷史長和成熟的即是我公司的深床濾池技術,是省去沉淀過程而將混凝反應與過濾過程在濾池內同步完成的一種接觸絮凝過濾工藝技術。
微絮凝過濾充分體現了深層濾料中的接觸凝聚或絮凝作用。它實際是在混凝、過濾作用機理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將混凝與過濾過程有機集成一體,形成了當今水處理的系統。在污水深度處理方面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這種直接過濾技術用于污水深度處理一般是指在二沉池后投加混凝劑,經機械混合后直接進入濾池,不僅可以進一步降低 CODcr 和 BOD5,而且可以穩定保證SS、TP達標,不僅可簡化污水廠處理流程,降低投資費用,減少運行費用,而且還可延長過濾周期,提高產水量及出水水質。
通常深床濾池的組成部件如下所述:
1.池體構筑物:鋼筋混凝土或鋼制結構,通常為長方形。
2. 氣水分布系統:采用“T”型氣水分布塊濾磚技術,反沖洗不銹鋼主、支氣 管;淘汰了長柄濾頭和濾板。無易損易耗件。
3. 過濾介質:石英砂濾料,濾床高度約1.8m,有效粒徑2~4mm,均勻系數:1.4,球形度不小于0.8,莫氏硬度:6-7,比重:大于或等于2.6g/cm3,酸溶度:不超過3%。
4. 濾料承托層:總厚約500mm,鵝卵石五種級配分布。
5.反沖洗水泵:反沖洗時由位于清水池的潛水離心泵泵送至濾池池底,強力反向沖洗。
6. 反沖洗鼓風機:采用羅茨鼓風機,反沖洗時進行空氣搓洗。
7. 濾池自控閥門:氣動和電動蝶閥。
8. 濾池堰板:FRP濾池堰板。
9.濾池主控柜:PLC 可編程控制器,人機對話多界面顯示屏,可提供中央控制系統或 SCADA 系統的輸出;
10. 加藥系統:用于化學除磷的藥劑投加以及反硝化脫氮時的碳源投加,由設計院配套設計。
11.濾池儀表:濾池進水流量計,反沖洗流量計,液位開關等,由設計院統一設計。